为深化仲裁与诉讼的有机衔接,完善纠纷解决机制,提升司法质效,7月30日,绥化中院与绥化市仲裁调解委员会以“联学联建”为纽带,联合举办劳动维权法律讲座。绥化中院法官杨晓涵主讲,仲裁机构工作人员、仲裁员及企业、劳动者代表积极参与,现场互动热烈,成效显著。
讲座开篇,法官点明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。仲裁凭借其专业性、高效性、保密性,在民商事纠纷化解中独树一帜;诉讼则以司法权威和终局裁判,为当事人筑牢权益防线。两者有机衔接,既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又能拓宽纠纷解决渠道,优化司法资源配置,提升社会整体法治水平。
关于审理程序中的衔接,法官指出,在仲裁过程中,如果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,仲裁机构应及时将申请转交法院,法院需依法及时审查并作出裁定,保障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。在法律适用方面,法院和仲裁机构应加强交流,对于一些常见的、疑难的法律问题,通过研讨会、案例分享等形式,达成共识,确保裁判尺度的统一,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。
法官结合《劳动合同法》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等法律法规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法条背后的立法精神,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边界。
针对“未签劳动合同如何主张双倍工资”“试用期内能否随意解除劳动合同”等常见问题,法官和仲裁员通过梳理典型案例,还原案件审理、仲裁过程,讲解证据收集、法律适用等关键环节,让听众直观了解维权路径。
互动环节中,现场学员积极提问,既有企业代表咨询“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如何合规处理”,也有劳动者询问“遭遇欠薪该向哪个部门求助”。法官与仲裁员逐一耐心解答,提供“一对一”法律指导,现场气氛热烈。
此次联合法律讲座是“联学联建促协同”的生动实践,不仅提升了用人单位的依法用工水平和劳动者的理性维权意识,更推动了法院与仲裁委在劳动争议化解领域的协作配合,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下一步,双方将继续深化“联学联建”机制,通过联合普法、案例研讨、业务交流等形式,持续完善劳动维权防线,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劳动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