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好的房子被撞成这样,6万块损失一分不能少!” 程某站在被撞塌一角的房屋前,对着前来协商的付某红了眼。去年深秋,付某驾驶重型卡车躲避对向车辆时操作失误,径直撞向程某家的砖房,经评估经济损失达6万余元。事故发生后,双方因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,程某遂诉至法庭。
事故发生后,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。程某坚持按评估价索赔,付某却称家庭困难无力全额支付,多次协商不欢而散。眼看矛盾即将激化,程某一纸诉状将付某诉至海伦市人民法院共合法庭。
受理案件后,法官实地勘察房屋受损情况,详细核对评估报告,摸清双方诉求的 “症结”:程某心疼房屋受损,付某确实存在支付困难。考虑到双方是同村乡亲,法官邀请村委会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。
调解室里,法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法律条文,明确付某的侵权责任;调解员则拉着两人回忆过往相处的情分,耐心疏导情绪。“6万确实拿不出,先凑1.8万,年底前一共能还4万,我立字据!” 付某终于松口。程某看着对方憔悴的面容,也让步同意分期赔付4万元。
最终,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。付某当场通过手机转账1.8万元,承诺2025年10月30日前结清剩余2.2万元。”没想到法官和调解员这么尽心,既讲法理又顾人情。” 程某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。
这场纠纷的化解,彰显了 “法官 + 调解员” 联动机制的实效:既以法理为基明是非,又以情理为桥促和解。未来,共合法庭将持续深化基层矛盾化解模式,让专业审判与耐心调解相辅相成,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,让更多邻里纠纷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消弭于萌芽。